【保研之星mbti版·n组】金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024-12-05

前言

mbti测试把人装进了16个盒子里,似乎特定类型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优秀真的与性格有必然的联系吗?保研喜讯频传,信电学院专访25届优秀学子,了解不同性格、同样上岸的ta们,怎样看待保研路上的玫瑰与荆棘。性格不是局限,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路径。

图片

01

个人风采

1

保研院校及专业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

2

学生干部经历

院青志主任、院通信工程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

3

竞赛获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第12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

2022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三等奖 

2024年“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浙江赛区三等奖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 

2022年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理论)竞赛一等奖 

2022年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 工科类三等奖

图片

图片

4

奖励情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省政府奖学金 

2022年度校“三好学生” 

2023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

2022年度校优秀共青团员 

2022年度校优秀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

2023年度校优秀学生综合二等奖学金

2021年度校优秀学生综合三等奖学金

5

mbti

ENFJ

02

经验分享

01

专业课学习

专业课成绩是保研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检验我们专业核心能力的“试金石”,而且在外校面试的过程中经常被问到专业课问题,但同时其学习难度较大,且课程之间关联性较高,基于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多和老师学长学姐交流:

学习专业课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困惑,这个时候可以向学长学姐请教经验,也可以大胆地向老师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消化掉原本困惑的知识点,还能对整个课程的体系、学习方法以及知识侧重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多问自己为什么:

学习一个知识点,不仅要搞清楚它“是什么”,一道题目“怎么做”,也需要了解究竟“为什么”需要它,这能够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这个知识点。举个例子,学习《电路原理》的时候,“相量法”是解决电路问题的常用方法,那“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而不是用更直接的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呢?其原因在于用相量法可以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复数代数方程,从而简化计算。

02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尤其是专业核心竞赛,是沟通理论课与实际生活的桥梁,对于容易遁入“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同时也是本校推免以及外校面试考核的加分项,因此我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同时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培养兴趣 打造亮点:

我们需要多问自己更加喜欢、更加擅长哪些什么,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实践,是软件还是硬件,是对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等等的哪个更感兴趣,这有助于我们选择着重选择打什么竞赛,在竞赛当中主要负责什么等等,还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打造亮点,在参加校内竞赛队伍选拔乃至保研的面试能吸引老师的注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扎实理论基础,锻炼动手能力:

理论基础与动手能力是专业竞赛的“两架马车”,缺一不可。以智能车竞赛为例,要想高效地调车,其一得有扎实的PID理论基础以及C语言编程能力,其二能够熟练地运用调试软件、根据车实际运行情况调整车的软件参数或者机械机构。

       合理分配时间:

我们可能同时准备不止一个学科竞赛,而且在准备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还面临学业上的压力,以及学生工作、文体活动等杂七杂八的事,这个时候需要懂得取舍,抓住主要矛盾,着重准备某个学科竞赛,适当放弃其它学科竞赛以及文体活动等,切忌样样皆得的心态,当然,在准备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业自然不能拉下太多,毕竟保研对绩点的要求也很高,而且一定要守住不挂科的底线。

03

问答与建议

1、MBTI问答——s还是n?

      在MBTI十六型人格中,从认知方式维度出发,把人的性格分为s、n两类。

s组:Sensing,实感型。务实,洞察力强,偏实用主义;善于观察分析,把控细节;专注正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n组:Intuition,直觉型。富有想象力,偏直觉思考;喜欢创新而非稳定,追求改变;相比现在,对未来的可能性更感兴趣。

       我属于:n组

2、在确定院校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时,s(实感)/n(直觉)性格会影响个人选择吗?对于本专业未来方向选择,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

我觉得会有一定的影响。我本人是N稍微多一些,也就是说我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多地会考虑将来的因素,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一些。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在报名夏令营、预推免的时候,选择了不少不同类型的院校和专业方向,未来的就业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方向以及西电杭研院的集成电路方向,这样能给自己留有多种可能。

3、建议

1

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

的方向

可以从自己的兴趣、擅长点、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全面考虑,用发展的、辩证的、客观理性的思维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具体来讲,我们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是很多的,从工作类型上讲,国企、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乃至创业,等等;从专业方向上讲,集成电路、信号处理、嵌入式、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物理等等。总之,我们本科阶段的专业不是限制我们未来方向的桎梏,而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我们也不需要看别人自己就选什么,多问问自己内心,究竟想干什么。

2

根据自己选择的未来方向做针对性准备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以后准备走专业道路、做工程师类的岗位,大学期间需要多参加专业核心竞赛,例如电子设计竞赛,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技术,尤其是与未来工作相关的技术,比如说以后想做硬件工程师,那么着重学习电路原理图、PCB设计等技术;如果以后准备走专业道路、搞理论研究的,那么大学期间可以着重学习论文的写作,跟着老师去做项目;如果说以后想考公考编、进体制内的,那么大学期间可以竞选班委、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参加社会实践、政务实习等,丰富履历并积累相关经验。

04

给低年级同学的寄语

1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其实不管保研也好,打学科竞赛也好,评奖评优也好,结果当然是重要,毕竟是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但也不是独一无二的重要,有时候结果只是暂时性的,它并不是终点,更多是一个里程碑,而为这个结果不断努力的、苦乐交织的过程往往是更难能可贵、更有价值的。就以我自己为例,在大二阶段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智能车竞赛没有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在备赛过程中专业、抗压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让我得以在接下来的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有了努力过程中“量”的积累,“质”的收获是自然而然的。

2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大学期间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挑战、失败,等等,但这些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与其在未来工作的时候吃更多的苦头,不如大学期间早点吃苦头,一方面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大学期间早点吃苦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的试错成本较低,就比如打智能车竞赛的时候板子不小心画错了可能会损失几百块钱,但是要是以后在公司里设计错板子那可能就是损失上万块钱了。所以说,学弟学妹们,大学是一个任你们自由翱翔、大展宏图的蓝空,也是你们的试错的温房,愿你们在大学里踔厉奋发,勇敢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